產品知識
國內機械依賴進口導軌,高端導軌力士樂導軌發展勢在必行
目前國內僅軸研科技等少數幾家公司能批量生產該等級產品,未來市場替代空間巨大。我國數控機床電主軸應用比率不足10%,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軸承行業到2015年銷售額將達2220億元,未來5年CAGR=13.2%。包括青島、東阿、梁山等地的企業在內,不論規模還是等級,均在業內占有一定優勢。聊城市鄭家鎮和臨清市是山東保持器生產的主要集中地。
重在科技創新
按照規劃,到2015年底,山東軸承行業要爭取上市公司達到2~3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30家;過3億元企業10家;過5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2家;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300家;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年遞增率15%,年銷售收入達到160億元。
作為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機械基礎件、基礎制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除了為軸研科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機遇是能夠得到更多的市場和政策支持,挑戰是肩負著我國*端裝備國產化的重要使命。考慮到軸研科技卓越的研發、制造及創新能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國產*端軸承定能支撐起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的重任。
推力圓錐滾子軸承的類型代號為90000型。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措施之一。規劃建議企業要不斷引進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加大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建立并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有條件的企業應加大科技投資力度,自行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爭創***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各企業應把建立試驗檢測中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配備必要的檢測儀器,增添先進的檢測和實驗儀器。規劃還提出,產品可靠性和壽命是山東軸承與國際產品之間的*大差距,P5、P4級軸承生產能力達到50%,G5級鋼球生產能力達到50%,G10級鋼球生產能力達到100%,Ⅱ級滾子生產能力達到80%,自動化檢測和在線檢測儀器要達到40%的比例是山東軸承“十二五”的奮斗目標。
結構調整行業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成為全國軸承大省之一,總規模居全國*三位。現有大大小小的軸承企業2000多家,年銷售收入達到200多億元,其中規模(2000萬元)以上企業150家,年銷售收入近80億元。在不久前召開的山東軸協十一屆二次理事會擴大會議上,山東省軸承緊固件協會會長劉東福作了這樣的開場白。雖然至今還沒有一家可以與“哈瓦洛”相提并論的企業,但不斷發展的中型企業和軸承零部件企業還是一步一步將山東推上了軸承大省的位置。
縮短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在提*產品精度,開發研制*端產品的同時,重點要改善產品性能,提*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P6級軸承生產能力達到60%,
現在國內能批量生產數控機床電主軸的廠家只有軸研科技等幾家公司,絕大大部分需要進口。而《規劃》將有助于加快*端軸承進口替代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