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知識
中國制造業轉型方向:服務型制造業
發布日間:2015-09-23 15:35:32 瀏覽次數:22
“我們要想辦法,從原來制造業的形態,轉變為服務型制造業的形態,整個制造業跟用戶的需求緊密結合,資源消費少,環境友好,而且可以給客戶增值,這是發達國家制造業轉型到服務型制造業的情況
,很多企業服務型的收入占到企業盈利的60%,我們要朝著這一發展方向轉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特別顧問朱森*21日在獅山論壇2015上表示。
“2006年、2009年中國制造業的體量超過了日本、德國、美國成為世界制造業體量**的大國,但還不是強國。《中國制造2025》有這樣的一句話,中國面臨嚴峻的局面,一方面是歐美等發達國家金融危機后,重新意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提出了再工業化的戰略,美國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了工業4.0,利用信息技術、先進技術的優勢,對中國制造業造成了創新型的擠壓。另一嚴峻的局面是越南、泰國等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利用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承接中國制造業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造成了成本的擠壓。”工信部華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長徐靜介紹。
作為《中國制造2025》起草人之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特別顧問朱森*表示,制造業強,則國家強。這是中國五十年來的過程表明的,也是世界各個工業發達國家工業化進程所表明的。制造業當中的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也是國家的脊梁。裝備制造業中的先進制造業是發展方向,也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未來,可以說是中國制造業從大到強很重要的動力。
“我覺得國家經濟的主體就是制造業,制造業在中國的GDP中占了35%,占了工業的85%。中國的經濟,如果沒有制造業轉型升級沒有從大到強的話,中國的經濟是很難進一步的發展的。”朱森*強調。他認為,先進裝備制造業就是生產效率*,資源消耗少,人與自然和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