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知識
工業4.0,我國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關鍵的創新技術
發布日間:2015-10-26 16:03:17 瀏覽次數:22
我國對基礎研究、基礎培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和措施,但缺乏深度、缺乏核心、缺乏靈魂。一項大的戰略,特別是涉及到一個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大戰略,必須要有自己的系統、深厚的理論基礎,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關鍵的創新技術,必須要有創新理念、勇于擔當、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
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的方式縮小技術差距,但是如果理論研究無法趕上去,那么將永遠落后于別人,進而失去真正的競爭力。在基礎研究和基礎培訓兩方面,德國都有很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如何加強基礎研究、基礎培訓呢?可以考慮從基礎設施建設著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中國制造2025重要一部分內容。中國制造2025必須要有配套的基礎設施和能夠獲得的相應材料。比較深入地研究分析中國制造基礎設施工程,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以問題為導向的創新研究思路,既有針對性地加強理論研究,又為中國制造提供基礎條件。從目前情況看,很有必要梳理出中國制造重要基礎設施名目,比如,寬帶互聯網基礎設施、*效大容量數據基礎設施、IT基礎設施、統一的安全保障構架和**的標識符等。在比較參考國際相應的先進基礎設施基礎之上,很有必要逐項制定中國制造基礎設施項目的理論研究方案和工程建設方案,為中國制造2025夯實基礎。
不可否認,新的工業革命浪潮正在興起,智能世界的前景正在展現,激烈競爭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急不得,也慢不得。關鍵是要深入研判,長線布局,措施得當。“中國制造”需要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從低成本競爭優勢轉變為質量效益競爭優勢;從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轉變為綠色制造;從生產型制造轉變為服務型制造。中國制造發展戰略核心要義應該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需求為目標,以開放合作為手段,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人才體系,培育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文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中國完全有可能成為新的工業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為新的工業革命做出重要貢獻。